|
|
|
新闻详细信息 |
|
|
|
|
李文秀接受优酷杂志采访 时间:2014-2-22 14:21:12 点击次数:3078 |
李文秀接受优酷杂志采访
栏目名:优悦访谈
版面:4P
字数:3250
编辑:新晓
编者按:近十几年来,物质生活的丰茂,引发了艺术领域的润泽成长。如果你是一位追求视觉审美者,想必也会感受到这分成长,而作为创造艺术美和推广艺术美的他们,在这关于成长的故事中,又有什么样的行动、思考和情怀呢?
本期我们特邀一位画家和一位画廊经营者,轻松话聊,作为美的制造者和传达者,他们内心的七七八八,以及他们与这个世界的七七八八。
标题:李文秀
有一种瘾叫国画
引言:从师承上代到传授与人,
他,用趣味之心全力续写国画的不老传说,
也过足了心中一种叫国画的瘾。
简介:著名国画家,师从著名画家苏葆桢先生,从事美术创作30多年,擅画葡萄、梅兰竹菊(四君子)、荷等,尤精于冰雪花鸟画。两次在美国举办个人画展,并多次携作品参加阿联酋、荷兰、瑞典等国家及中国台北地区的联展,2002年以杰出人才身份旅居美国后回归,曾任深圳市福田区美术家协会主席十10年。现任福田区美术家协会名誉主席、深圳市龙光书画院院长、深圳书画艺术学院教授、深圳书画艺术学会副会长。
素描
画家李文秀何许模样?
每每品评他的国画,人们记得宣纸上那饱满透光丰硕吉祥的葡萄模样,记得瓷器上浸透中国文化内涵的梅兰竹菊风骨……却鲜有人一下子说出作画之人李文秀的清晰模样。
他,太没有人们想象中的能让人一下记住的“艺术家范儿”了。
着装上既不见青衫也不见长袍,发须中既没凌乱也无张狂。
约定的采访时间,再次见到他,轻爽T恤,平头净脸,不事张扬。聊到高兴处,眼睛一弯,嘴角向上内敛,露出平和微笑。
他的真实面貌是这样淡淡然,那挂在墙上的满壁画作让人称叹:格局庞大而疏密有致,用墨浓淡相宜而自然得法……
如果,把他往人堆里一放,他便自然汇入人流。所以,即便身为知名画家,他也能在生活的当下成为一名观察者而不是被观察者。
所以,他可以随着心性自由作画,也可以旁观者的角度写出《画人话人》的散文集。他以画家的洞察和细腻去描绘生活中小事件小人物的小趣味,他的内心不曾因艺术而筑上篱笆。他对趣味的喜爱追寻令他不断的开疆拓土,带着天真,带着新意,也带到了他的绘画里。
我们都知道,要理解一幅画作,其实是要了解这位画家的方方面面,你才能有更透彻的理解。
谈学画的经历,从几十年前拿笔,他便像呼吸一样未有放弃;谈生活的矛盾,他从容面对又从容剥离;谈艺术的创新,他指着墙上画作具象分析实际论证。对于大自然的美,他交给了自己的画作;对于人的感受,他交给了文字;对于国画的心中理念、手中技法,他则选择毫无保留的交给学生。
有人说:一名成功的艺术家,是人们记得住他的作品而不是他本人的形象。而更成功的艺术家,是能让艺术绵延下去。
对话
优:李老师,中国画的风格多种,能否介绍一下您的画风?
李:按着中国画的题材分类“画分三科”,人物、花鸟、山水。我画的是花鸟,这花鸟画中我画的又属于小写意。学习中国画,传统叫做“跟师法”,老师怎么画你怎么画,老师怎么用水你怎么用水,老师怎么用笔用墨你就怎么用。当画到相当程度,可以出师后,你再从老师那里学来的东西加上自己的感悟,进行创新并慢慢地形成自己的风格。齐白石所说“学我者生,似我者死”,就是这个意思,艺术要举一反三,融会贯通,兼收并蓄。不能一味地永远模仿老师的东西。
优:你的作品中特别钟爱葡萄,能否说说原因?
李:葡萄是花鸟画的大科,这是藤本植物的首要素材。花鸟画家都要涉及。我的老师苏葆桢先生是画葡萄的大画家。我有幸跟他学习,肯定是要画葡萄的。至于我们给葡萄赋予“硕果累累”、“甜甜蜜蜜”等寓意,那是次要的。
优:国画要创新是否也挺难的?
李:我们讲的创新是基于传统的创新,而不是毫无根基的所谓创新。那是另一个探讨话题。比如古代画葡萄,无论是徐渭,还是吴昌硕,是没有明确的高光点的,也没有多少颜色,体积感比较弱。到了苏葆桢,就融入了一些西洋画的技法,让葡萄有高光点,有体积感。在写意葡萄技法方面,可以说,苏先生开创了一个新纪元。这个创新,经过了漫长的时间。
优:这种重视师承法会不会在某些时候限制创新?
李:美术界一直存在这种争论,很多人打着创新的幌子反对传统。中国画是必须要创新的,我们总不能守着老祖宗留下来的东西不放手,但我觉得关键在于怎么去创新,我认为,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去创新才是出路。一味地放弃传统,去别出心裁,哗众取宠,画出来的东西老百姓看不懂,作品是没有生命力的。传统是首要的,传统的师承法学习绘画不会限制创新的。
优:你以前曾在国企任职,为何没有做专职的画家呢?
李:中国画家分为专业画家、职业画家、业余画家。专业画家是政府的机构,现在的国家画院,各个省、市画院的画家都属于专业画家,是有工资收入的人;职业画家就是靠画画和卖画为生的人,他们的职业就是画画和卖画;业余画家是指有一份职业,自己的创作是在业余时间进行的。做业余画家会让我没有压力。
4、你曾出版过十几种画册,天津杨柳青画社还在全国发行了你的《国画一点通》等专著,这些对你来说意味着什么?
李:我学画很多年,也走过很多弯路,我常常看到许多花鸟画爱好者学画的艰难,多年的创作实践,对于花鸟画的技法理论,我有很多感悟和体会,天津杨柳青画社在全国出版发行了我的《写意兰花技法》、《写意梅兰竹菊四君子设色技法》、《写意藤类花卉设色技法》、《写意葡萄设色技法》、《国画一点通-写意花鸟画五十问》等书籍,是我多年总结出来的一些绘画体会和技法,我在书画艺术学院教授课程时把这些毫无保留地传授给学生,我感到欣慰。
优:你一直在书画艺术院教授课程,现退休后的课程更多,能否介绍一下这方面的情况?
李:教学是我非常乐于做的事,我就是希望把传统的中国花鸟画传承下去。
自退休后,我一周有5天时间上课。因报名的学生太多,学校专门开了李文秀花鸟画工作室。工作室有五个班,在校学员有60多人,他们中间,有的来自深圳本地,有十几人是香港和台湾的美术教师,还有的来自惠州,也有居住在深圳的外国人,为了学习绘画,他们无论刮风下雨,路途遥远,从不耽误课程。另外,我的教学方法是传统的“跟师法”,即上课时学生跟着我画,这样,学生会更直接快速地学习到东西。通过学习,这些学员中,已有不少加入了省、市、区的美术家协会,至于在深圳大小展览场馆,他们的作品屡屡获奖也屡见不鲜。
优:从自己画到教人画,如何能在艺术之路上越走越远呢?
李:我谈我的学画经历吧。我小时候就特别喜欢画画。读初中时有位老师画国画特别好,我就经常趴在他画室的窗户上看,有时也会撒谎说自己是课代表,找理由进去看。后在重庆当文艺兵时,拜苏葆桢为师,对我影响很大。那时对国画很痴迷,部队晚上熄灯后,我就拿着毛笔醮着清水在墙上或者在地上画,一直画到凌晨三四点。齐白石说,艺术是可以举一反三的,学习中国画的经历其实也增进或者开发了我其他方面的艺术才能。我曾经是部队文艺宣传队的演奏员,也曾经是军乐团的指挥,我喜欢写作,拍过电视连续剧,我也常开玩笑说“不会音乐的画家不会是个好作家”。当然,但最令我上瘾的还是绘画。
优:随着人们对艺术品投资的热衷,画廊也逐步兴起,能否介绍一下你和画廊的联系呢?
李:与画廊的最早接触是在美国。我当年去美国拿了绿卡是不想回国的,在国外也签了经纪公司。最初的签约是不平等的1:9的分成,即个人1,画廊9。但后来发现他们会慢慢提高画家的分成,同时会对画家进行包装和宣传,很多环节会让你觉得这是比较可信的画廊。国内近些年的有些画廊也在朝正规方向走。目前我并没有跟哪家签,主要不想受非专业的限制。画家当然会有赢利的意识,但如果对方超越了画家对艺术的认识而提出无理的要求,画家肯定不会去将就的。
快问快答
Q:你最喜欢的画家是?
A:苏葆桢、齐白石、王雪涛等一些老一代的画家。
Q:你觉得一位好画家,应该具备哪些素质?
A:继承传统,又有创新。
Q:你最喜欢自己的作品是哪一幅?
A:我对自己的作品的喜爱是阶段性的。我会有一段时间撕自己的作品,否定自己的作品。
Q:你觉得健康的作品应该包涵哪些要素?
A:要从生活中来,介于似与不似之间,
Q:给在城市中书忙碌打拼事业的人送一句话?
A:忙里偷闲,闲而得趣。
|
|
|
|
|
|